笨為早期農村儲榖之榖倉,以竹皮編成。 |
第一說:閩南人說「港邊」有許多「笨」
笨為早期農村儲榖之榖倉,以竹皮編成,上有木蓋或覆稻草,形如「古亭」(鼓燈),故稱古亭笨(鼓燈笨),笨港原是一個口岸,港邊有許多笨,故名笨港。
第二說:客家人說「補笨仔鯊」之港
笨仔港和永安漁港(崁頂厝)同為泉州人始拓,惟現居十之八九為客家人,客家人對地名起源另持一說:某年港邊湧入大批鯊魚,驅之不散,補之不竭,大獲魚利,因稱鯊魚為笨仔魚,捕魚之港為笨港。客家人所指的笨仔鯊乃學名紅肉雙絞的鯊魚,為本省共通性之魚產,腐食性或魚食性,常在河口棲息,淡水河口,社子溪口外海,就是此鯊魚之主要覓食區。紅肉雙髻鮫,製成魚漿,是做魚丸的好材料,早期是桃竹苗沿海重要魚產,近年來日漸稀少。
第三說:「笨港」即「魚賁港」
此傳說和客家人所說雷同,指笨港為捕鯊之港,「魚賁」、「笨」客家話發音相同,笨港即是魚賁港。
第四說:笨港即畚港
一位居新豐之耆宿,告訴我說,笨港乃因港若畚箕形而得名,畚港笨港閩南語音相同,笨港即是畚港。
第五說:笨港為舊地名
第五種說法則與北港舊地名有相同的傳說,相傳早期平埔族原住民的活動區域與狩獵場,以平埔族語 Ponkan 稱之,因此音譯為『笨港』。
野 | ㄧㄝ | ˇ | 人 | ㄖㄣ | ˊ | 獻 | ㄒㄧㄢ | ˋ | 曝 | ㄆㄨ | ˋ |
證嚴法師